響水事故敲響危廢強監管警鐘:危廢處置或“量價齊升”
2019-03-29來源:第一財經
簡介:我國危廢處理行業的特點是“高門檻、高利潤、嚴監管、大缺口”??傮w看,我國的危險廢物的處理量低于產生量。
就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最新進展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28日上午介紹,生態環境部正繼續指導事故應對,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環境影響。
在生態環境部28日上午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劉友賓介紹,事故發生后,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要求全面加強環境監測,深入開展污染狀況研判,為事故應對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千方百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事故現場污水及固體廢物的清理處置,嚴防受污染水體進入灌河,切實防范事故次生環境災害;密切關注天氣狀況,提前做好萬全準備,應對降雨對處置工作可能造成的影響。
3月26日至2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赴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3·21”特大爆炸事故現場,聽取事故處理情況匯報,察看了解環境應急情況。
李干杰要求繼續加強現場環境監測,為相關工作提供保障。堅持“有事報事,無事報平安”的原則,及時發布相關信息。進一步排查摸清事故現場的污染物情況,做到“心中有底”,分類進行處理。加快對爆炸現場受污染的水、土壤等清理、轉運、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在長時間下大雨等情況下受污染的廢水都不外溢。

3月28日,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根據《響水天嘉宜化工爆炸污染事件應急監測方案》,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組織環境監測人員繼續對事故發生地下風向環境空氣和園區河流閘內、閘外及灌河地表水開展應急監測。
截至3月27日10時,事故現場下風向1000米處空氣苯超標;新豐河閘內地表水超標嚴重,新農河閘內部分項目超標,新民河處置外排水持續達標。園區下游灌河水質持續達標。
根據爆炸事故的污染特征,經專家會商,確定此次環境空氣應急監測指標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污染物。二氧化硫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限值為0.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限值0.25毫克/立方米,苯室內環境空氣質量限值0.11毫克/立方米,甲苯室內空氣質量限值0.20毫克/立方米,二甲苯室內環境空氣質量限值0.20毫克/立方米,低于標準限值表明環境空氣中該物質濃度是安全的,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
光大公用環保團隊近日針對響水縣“3·21”爆炸事故所作的研究認為,對于危廢行業,環保執法與制度完善是危廢處置需求釋放的關鍵推力。環保執法和制度完善等將推動處置需求的提升。
該在團隊認為,響水縣“3·21”爆炸事故或將推動未來該地區甚至國家層面對工業固、危廢監管力度的強化,進而維持并推動危廢處置“量價齊升”。同時,該事故也會強化政府安全生產和環保監管的執法力度,推動相關產品漲價。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下稱“中國環聯”)了解到,我國危廢處理行業的特點是“高門檻、高利潤、嚴監管、大缺口”??傮w看,我國的危險廢物的處理量低于產生量。2017年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為6936.89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7.4%,處理能力整體供應短缺。
2017年各省區市危險廢物產生量與危險廢物處置率。資料來源:中國環聯
2017年各省區市危險廢物持證單位實際收集和利用處置量。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7年危險廢物處置企業規模數量圖。資料來源:中國環聯
中國環聯介紹,危廢經營設施數量與保障能力逐年增加,但總體規模小、產業分散。鑒于大量危險廢物遭非法處置,實際的合法處理率可能更低。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山東省工業危廢產生量為2043.40萬噸,居全國首位,占全國產量比29.34%。江蘇?。?span>435.52
萬噸)、浙江?。?span>342.26萬噸)產生量緊隨其后,分別占全國產生量的6.3%和4.9%。處置量前三分別為內蒙古、山東、江蘇,分別占全國處置量的15.5%、11.6%、9.5%。中國環聯表示,我國危險廢物的產生量與處理能力分布不均,而且各省市對危廢的處理投資力度也不同??傮w來說,產生量以及歷史貯存量大同時處理能力小的地區蘊藏更大機會。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生態環境部目前正持續推進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強化危險廢物監管能力建設。截至2018年底,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已全面應用國家信息系統,基本實現全國“一張網”。各類企業通過國家信息系統運轉超過130萬份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同比增加85.1%。
邱啟文介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全國建成109家正規廢電器處理企業,引導超過4億臺廢電器從個體商販等渠道進入正規企業處理。2018年,全年共有近8000萬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入正規企業規范處理。
版權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E20環境平臺"、"來源:中國固廢網"、"中國固廢網訊"等字樣的文字、圖片內容,版權均屬中國水網所有,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同時本網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